百姓彩票

頭條新聞

校長安黎哲在《生態文明研究》發文闡釋如何構建生態文明知識體係

近日,《生態文明研究》(原《城市與環境研究》)刊發百姓彩票校長安黎哲教授署名文章《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積極構建中國自主生態文明知識體係》。


1.jpg


文章全文如下:


一、生態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提出,首先是對傳統粗放發展模式的揚棄。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充分汲取工業文明國家,也包括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在生態環境方麵的經驗教訓,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降低發展的自然生態代價。我們既強調堅持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同時也深刻地認識到,必須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粗放擴張、破壞環境、人與自然關係失衡的老路不能再走,也走不通。基於此,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黨又明確提出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從實踐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既使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同時,從經濟實力看,我國經濟總量持續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這也就是說,我們的發展是在摒棄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老路、穩步開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下完成的。綠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底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與中國的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互為提升。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統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堅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麵、各個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1.jpg


二、中國的生態文明具有世界意義,開辟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係史。在人類發展史上特別是工業化進程中,曾發生過大量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事件,釀成了慘痛教訓。如作為西亞最早文明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就因生態係統性破壞而隕落。以母親河黃河為例,黃河流域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30%以上,地區生產總值約占全國1/4,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從全球範圍看,人類文明興衰確與自然環境變遷有著驚人的內在邏輯一致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成為維係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推動力。中國積極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在攜手應對能源資源安全和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麵的成就令全球矚目。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顯著下降;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持續推進。從近年全球各種應對氣候變化活動來看,中國在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氣候談判、動員全球堅定不移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上,一直是忠實履行者和重要貢獻者,目前正越來越成為積極引領者。


放眼全球,建設生態文明早已成為世界潮流,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經曆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生態文明是相較於工業文明更高級別的文明形態,符合人類文明演進的曆史規律。然而從現實看,西方發達國家總喜歡在意識形態領域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一個顯著的標誌是,形成具有普遍適用性、最大包容性的價值體係和國際話語體係,並能為世界所接受、所認同,從而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國的生態文明無疑具有這個良好屬性。由中國明確倡導並大力實踐的生態文明理念及其發展道路,在本質上是對傳統工業文明的揚棄,為世界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發展轉型明確了方向,探明了路徑。也因此,中國開創、倡導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偉大實踐,在整體上必然促進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和完善。


2.jpg


三、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構建中國自主生態文明知識體係


早在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論斷和戰略任務,強調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係、學術體係、話語體係等方麵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講話中強調指出,“‘生態’是博大精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和知識體係的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和發展的繼承性和民族性的體現。”


馬克思主義認為:第一,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於持續不斷地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第二,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善待自然,自然也會饋贈人類。馬克思認為,自然界可以分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社會生產實踐是人與自然聯係的中介,既不斷推動“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轉變,又是實現人與自然關係協調統一的有效形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古代生態智慧,在今天仍然啟示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可以通過自身德性修養、踐履而上契天道,進而實現“上下與天地合流”或“與天地合其德”;人類群體都要實現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要順天、應天、法天、效天,最終參天。


現在,我們黨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簡稱“兩個結合”)戰略性思想。也就是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生態文化相結合的典範。在這個意義上,加快構建中國生態文明自主知識體係,首先要將習近平總書記哲學社會科學5·17講話的精神吃透,以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研究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持續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科體係、學術體係和話語體係建設。百姓彩票等高等院校,要主動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等教育體係建設。此為其一。


其二,必須善於在把握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邏輯中構建中國自主生態文明知識體係。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蘊含的生態哲學和生態倫理是我們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相通之“道”。這種相融相通性,揭示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生態文化相結合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曆史性、轉折性、根本性偉大成就的原因所在。因此,中國倡導的生態文明,傳承中華文化和文明的命脈,必須牢牢紮根優秀深厚的中華文化土壤中,走傳統與現代相統一之路,更好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在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融會貫通。這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4月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所強調的,“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努力“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係”。


其三,構建中國自主生態文明知識體係要麵向全球,要有對西方工業文明範式下生態話語的揚棄精神。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共產黨首倡的對人類文明創造性的、曆史性的貢獻,是人類社會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命運共同體的共同財富。當前,西方的哲學社會科學體係中的“生態”要素散見於生態倫理、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被肢解、碎片化,並未形成獨立的成體係的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因此,我們要從理論高度和戰略高度,更加重視新時代生態文明學術體係和話語體係建設,逐步倡導、建立和形成自己完整科學的自主生態文明知識體係,而且是麵向全球的中國自主生態文明知識體係。第一步,建議構建以生態產品為基石範疇,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等為核心的生態經濟範疇體係。


當今時代,盡管率先實現工業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態環境整體改善,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淡水資源短缺等仍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麵對的環境問題,我們無比深刻地體會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任務的緊迫性。與此同時,也必須十分清醒地看到,就生態文明建設、國際話語體係建設本身而言,我國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發展的空間還很大。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等院校的生態文明研究智庫,要加強合作,不斷加強協同創新,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體係化、學理化研究,拿出好成果,發出好聲音,敢於和善於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為推動全球發展的綠色轉型發揮國家智庫的應有作用。


百姓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