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彩票

    教學科研

    草學院本科生在國際期刊發表關於新疆幹旱區綠洲植被與氣候耦合關係的研究成果

    “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和田河位於天山南側,發源於青藏高原北部邊緣昆侖山冰川,南北縱橫貫穿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是塔裏木河主要源流之一。和田河上遊是我國重要生態保護屏障區,降水少、蒸發大,是典型的內陸極端幹旱區。昆侖山融雪發源的眾河傾瀉流進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在上遊山前發育形成多個衝積扇,形似河口三角洲,構成了獨特的沙海綠洲景觀。這些沙漠綠洲具有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功能,研究區域的綠洲中開墾了大麵積農田和牧場。


    過去幾十年間,和田河上遊綠洲的農田、草地和荒漠如何消長變化?生態係統結構與功能如何耦合?通過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新疆和田河上遊景觀動態與下墊麵關鍵水熱因子關係研究”(S202110022170),草業與草原學院多名本科生利用長時間序列衛星遙感觀測數據,在生態氣候學植被—氣候反饋作用框架下,探究了該地景觀格局與區域下墊麵水熱因子的時空動態變化及其關係。近日,該項研究成果以《中國新疆和田河荒漠綠洲景觀改變植被與氣候耦合關係》(The Landscape Alter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egetation and Climate in the Desert Oasis of Hotan River Basin, Xinjiang, China)為題,發表於SCI刊物Ecological Modelling 。


    圖片1(1).png

    論文研究區域、原理示意圖與主要結果


    課題組采集了1993至2019年間多期Landsat係列衛星在夏季拍攝的影像數據,對和田河上遊植被與氣候關鍵因子進行遙感反演,包括植被指數、地表反照率、地表溫度和蒸散發率,分別反映植被質量、下墊麵水熱環境。利用研究區多年土地利用覆被數據,計算了景觀指數斑塊密度、蔓延度和分形維數,量化生態係統空間格局的破碎化、連接性和複雜度等不同維度。


    研究結果顯示,在20世紀90年代至2019年,研究區域內農田增加了17%,灌叢草地等自然植被麵積也隨之增加,荒漠麵積總體上以平均每10年約1.4%的速率縮減,2015年後城鎮麵積加速擴張。農田給區域氣候帶來冷濕化的環境效應,2011年之後區域暖幹化趨勢有所轉向朝暖濕化發展。由於人為管理幹預,農田在發生幹旱年份後較自然生態係統有更強的恢複力。農田斑塊密度和蔓延度最高、分形維數最低,反映了農田以高效管理和生產為目的,在分割地塊、建設灌溉和輸運通路中對綠洲景觀產生破碎化和增加連接度的特點,與自然景觀中以異速生長資源分配模式形成的高分形維數特征相反,人工植被的景觀複雜度相對更低。統計結果證實了這一區域景觀格局破碎化和連接性增強會促進區域水熱因子之間發生解耦,景觀分形維數對水熱因子耦合增強則具有促進作用。由於農田景觀受種植、灌溉等人為活動控製更強,下墊麵水熱耦合關係被弱化,天然植被水熱因子耦合互作關係更緊密。


    上述研究為通過優化農林草地景觀調控改造區域幹旱區綠洲氣候條件提供了新的觀測證據和思路,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標提供了科學支撐。課題積累的監測數據和技術方案有助於幹旱區開展以水定綠和近自然生態修複,維護區域生態係統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論文作者包括草學院2019級本科生蔡一萌、吐地·依米提和2021級本科生吳佳昕,草學院李周園為該研究的指導教師和論文通訊作者,楊秀春教授和董世魁教授參與了課題的指導。該研究受到新疆科考項目、青藏科考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共同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colmodel.2024.110687


    百姓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