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彩票

教學科研

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科研團隊在多孔菌目褐腐真菌的物種多樣性與係統進化方麵取得新進展

近日,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崔寶凱教授課題組在真菌學高水平期刊 Mycosphere (一區,IF = 16.525) 上發表了題為 “Global diversity,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divergence times of the brown-rot fungi within the Polyporales” 的研究論文,對多孔菌目中的褐腐真菌進行了全麵的形態學和係統發育學分析,並對多孔菌目中褐腐真菌的物種組成和起源演化過程進行重現。


圖片2.png


林木褐腐真菌是森林真菌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分解木材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促進森林生態係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有些種類還是食藥用真菌或林木病原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價值。林木褐腐真菌的絕大多數種類隸屬於擔子菌門中的多孔菌目,該類群的物種多樣性、係統演化關係以及生態習性尚未完全明確。


本研究運用最大似然法 (ML)、最大簡約法 (MP) 和貝葉斯法 (BI),基於 7 個基因片段 (ITS、nLSU、mtSSU、nSSU、RPB1、RPB2、TEF1) 的 3083 條分子序列 (圖1) 構建了多孔菌目褐腐真菌的係統發育樹,並利用 BEAST 進行分子鍾分析來推算多孔菌目褐腐真菌的分化時間。


圖片1.png

圖1  分子序列信息(部分


研究結果表明:多孔菌目Polyporales出現於白堊紀早期 (約141.55 Mya),多孔菌目中的褐腐真菌種類聚集成了14個科級水平支係,與白腐真菌的分化發生在白堊紀早期 (約 119.25 Mya),此時被子植物快速傳播並即將取代裸子植物的統治地位。研究確認多孔菌目中的褐腐真菌涵蓋了 14 科 68 屬 383 種真菌,其中包括 2 個新屬和 9 個新種,並提供了多孔菌目中的褐腐真菌的物種名錄、地理分布、宿主類型等具體信息。


13700.jpg

圖2  新種子實體特征、係統發育樹以及分化時間推斷(部分)


本研究揭示了多孔菌目中褐腐真菌的形態學區分特征、係統發育學關係以及起源演化進程,明確了多孔菌目中褐腐真菌的物種組成、地理分布以及寄主類型等關鍵信息,豐富了對多孔菌目中褐腐真菌的多樣性認識,為今後開展褐腐真菌種質資源保育、功能挖掘與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


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博士畢業生劉順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青年教師孫一翡和崔寶凱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百姓彩票為文章第一完成單位。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Nos. 32270010, U20032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No. QNTD202307),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重點領域科技攻關項目課題 (No. 2021AB004) 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5943/mycosphere/14/1/18.


百姓彩票